削骨定要負起全部的責任,但是關於咬合問題,手術醫師和牙齒矯正科醫師則是責任各半。一個好的正顎外科醫師,必須要對“美”與“個性”有削骨很高的敏銳度,不僅要熟知顏面骨的移動對於臉形變化的影響,這樣的變化是否符合原本的臉孔組合與個性,也要清楚瞭解,顎骨經過這樣的移動過後,牙齒的咬合達到最佳化,縮短術後的牙齒矯正時間。而一個好的矯正科醫師不會浪費時間在調整正顎外科醫師在手術當中可以輕易調整的問題(例如牙齒中線的偏移和咬合平面的歪斜),有一句“半玩笑話”是削骨這麼說的“Ten-minuteworkforthesurgeonintheORmeansten-monthworkfortheorthodontist”。正顎外科醫師在開刀房裡的10分鐘能移動的齒骨距離,矯正科醫師可能需要10個月或者更久。 削骨而且很多時候正顎外科醫師必須一起矯治骨頭和肌肉所造成的嘴角歪斜,這些東西都不是矯正科醫師可以改變的,所以也不需浪費時間做白工。有時候矯正科醫師削骨“雞婆”的調整咬合平面的歪斜(想讓正顎外科醫師可以少做一點事情),反而會造成正顎外科醫師因為上下咬合的限制,而無法將歪曲的顎骨、鼻子和附著在嘴角與顴骨削骨的肌肉完全的矯治過來!所以好的手術-矯正治療團隊(surgical-orthodonticteam),手術醫師和矯正科醫師最好能一起削骨接觸患者,並且當面溝通,在做任何治療前就考慮與溝通好一切細節,包括術前矯正(如果有必要)-手術-手術後矯正,才能訂定出一個最完整、周詳的計畫。有很多地方所有治療計畫都是由矯正科醫師來訂定,甚至是手術計畫都是由矯正科醫師一手規劃。 削骨但是前提是矯正科醫師有能力承擔所有美觀與咬合的所有責任。謝醫師有時會遇到一些在外院手術完的案例是,當手術結果不是很理想削骨時,患者去找手術醫師,手術醫師說治療計畫是矯正科醫師擬定的,要患者去找矯正科醫師,讓患者不禁懷疑,難道要請矯正科醫師重新幫他開刀嗎?所以一位正顎外科醫師必須要有牙科與顏面整形美容外科的雙重背景,就是因為謝醫師必須承擔患者削骨麗外觀與正常咬合的雙重責任,謝醫師比較偏向整體手術治療計畫由謝醫師來擬定,而不是矯正科醫師請削骨外科醫師按照他的指示來開刀的這種“委託醫療模式”。(謝醫師對於誰當船長沒興趣,病人的美觀與咬合功能才是最高指導原則!)謝醫師從VTO-VisualTreatmentObjective(具體視像治療目標)、手術設計、模型手術都事必躬親、不假手他人,為的就是能在手術當天,能夠完完全全的按。 削骨照自己所精心設計的治療計畫走,讓兼具美觀與咬合的雙重目標順利達成!!側顱分析是由頭顱的側方X-光影像的描繪中,找出牙齒削骨與顏面骨骼間的相互關係,由角度和距離來呈現。如圖(圖片2)。在傳統的矯正學裡,許多齒顎矯正科醫師篤信只要將這些牙齒的角度和彼此間的距離在側顱分析中,調整到正常範圍,臉形就會自然變的好看。這跟事實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牙齒矯正後,牙齒是變整齊了,但是臉形並沒有跟著變好看,有時候反而變的更糟。這種較傳統的舊式觀念稱之為Hard-tissueParadigm,也就是用牙齒-骨骼的平均位置來決定最後的外型。這削骨種方法試著將的每個患者的側顱數值都調到平均值,但問題就在平均值是否適用於每位患者?平均值是否就代表著美?
- Sep 19 Thu 2013 14:53
削骨定要負起全部的責任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