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骨由手術讓外觀能先達到美觀、正常後,之後再接受矯正治療來慢慢調整牙齒的整齊度和最佳咬合功能。我通常使用這種治療方式來處理有削骨時間限制、有工作在身、社交壓力的成人,但是如果是齒列極度擁擠或混亂的人,最好還是先做一些手術前的矯正,將混亂的齒列排整齊後再開刀,比較不會造成矯正醫師的負擔。但的確有少術患者,做完正顎手術後,選擇不接受牙齒矯正治療,這通常以暴牙臉形居多。我非常重視multi-disciplinetreatment-多專科會同治療,我例行性的與削骨矯正科醫師一同看患者,討論治療計畫的可能性與化解歧見,其實最後治療計畫的產生,必須搞定很多事情。包括矯正與開刀的順序、時間(我相信患者的時間和我的一樣重要,唯有經過精緻、周全的計畫。 削骨才能有最有效率和最短時間的治療)、該拔哪些牙齒(通常是小臼齒和智齒)、有哪些不好的牙齒可能也要一起處理(抽神經、牙周或補牙)、削骨顎骨前後上下左右移動的量、術後的咬合、鼻整型和下巴或合併削骨的可能性…等,有太多事情在三方(手術醫師、矯正醫師、患者)都同意最終治療計畫後,才能以最有效率、最精確的方式去執行。當然,有些削骨案例的確是介於單純矯正與合併手術-矯正之間的臨界案例(borderlinecases),我通常會和我的矯正科醫師一同會診,從多削骨重角度去分析切入,幫助我們的患者去做決定,是否接受手術-矯正治療或是單純矯正治療,考量的因素通常包括功能性(咬合、咀嚼、發音功能)、美觀(通常這項因素佔了最大的一部份,是我個人最強調的一個因素。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