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骨需要學習適應,通常經過一至二周即可恢復。 由於手術後肌肉剝離、腫脹,導致唇部附近肌肉運動時會有不協調的情況發生,如有此情況發生,可待表面傷口癒合後可開始慢慢做按摩及復健,一段時間後便可恢復。 削骨骨頭的癒合需要兩端固定穩定後才行,如果有感染或是鬆動的情形都會導致骨頭癒合不良。所以手術後要避免劇烈活動、外力撞擊與傷口感染的發生。如果術後追蹤發現骨頭癒合不良,經醫師評斷後重新固定即可。一般而言,在術後第2~3天最為腫脹,在術後1週就會有明顯的消退。術後依據護理人員指示冰敷傷口,可用冰敷袋或冰毛巾,每次冰敷臉頰或鼻子兩側15分鐘,並避免頭部過低姿勢。 削骨建議墊高枕頭2~3顆,可以減少腫脹的情形;如果削骨術後腫脹不退,有可能是傷口感染或是術後出血,請盡速回診告知醫師。 術後請避免溫度較高的食物,而影響傷口癒合及不舒適感,削骨第一週建議採用全流質的食物,例如牛奶、果汁、豆漿、清澈無雜質且不油的雞湯,第二週開始採用半流質軟化食物,例如熬煮軟化的稀飯或麵線、蒸蛋、豆腐等等,接下來再依照每個人的恢復狀況來決定飲食程度。較為有嚼勁的肉類或海鮮建議兩個月後再吃。 目前顏面骨手術都在骨膜下進行,出血的機會非常低。但是骨頭切開的地方仍有出血的可能。 削骨術後冰敷以及傷口適度加壓可以減少出血的機會。如果持續出血不削骨止,便可能需立即回診,檢視傷口情況並做處理。如果血紅素過低,也可能需要緊急輸血。 削骨。 由於手術的傷口都在口腔內,屬於清潔污染傷口。術後保持口腔衛生、正確的照顧傷口、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避免不良的削骨生活習慣,都可以降低感染的機會。整體而言,感染的機率約百分之三。術後感染的處理,一般需要門診追蹤以及服用抗生素。部份情況可能需要抽除膿水或是切開引流。少數情況需要住院施打抗生素或是手術清創。 口部新陳代謝良好,削骨縫線一般在2–3週便會被人體水解而自然掉落,並不需要拆線。少數人因為吸收不良而無法自然掉落,便需要另外拆線移除。
- Feb 17 Mon 2014 02:29
削骨術後腫脹不退,有可能是傷口感染或是術後出血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